什麼是益生元?益生元有哪幾種?來源為何?營養師整理文獻告訴你。

什麼是益生元?益生元有哪幾種?來源為何?營養師整理文獻告訴你。

營養知識

圖、文:呂孟凡 營養師

益生元這個概念,最早是在1995年由Gibson以及Roberfroid提出,他們將益生元定義為:人體無法消化的食物成分,但是可以選擇性地刺激結腸中一種或有限數量的細菌的生長和/或活性,進而促進宿主的健康。2010年,Gibson又重新調整定義為:一種選擇性發酵成分,可導致胃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和/或活性發生特定變化,進而為宿主健康帶來益處。可以理解為,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,而通常這些成分人體本身是沒辦法消化的,只能被腸道內的益生菌分解。

目前被認為是益生元的成分

果聚醣(Fructans)

這個類別包括菊糖(inulin)和果寡醣(Fructooligosaccharides, FOS)。較早期的研究認為果寡醣可以選擇性地刺激乳酸菌。然而近年來,有些研究發現,果聚醣的鍊長會決定哪些細菌可以發酵它們。因此,果聚醣也可以直接或間接促進其他細菌種類。

含有菊糖的天然食物:洋蔥鱗莖、菊芋塊莖、菊苣根、蘆筍、大蒜、小麥、大麥。

含有果寡糖的天然食物:油桃、香蕉、洋蔥、大蒜、小麥、黑麥、燕麥、菊苣根、菊芋、海藻、甘蔗渣、米糠、稻草、蘋果渣、木瓜、甜菜根皮、牛蒡根。大約36000種植物中含有FOS,但是其實食物中的含量很少,可能不足以產生益生元的作用。

半乳寡糖(Galacto-Oligosaccharides)

半乳寡糖特別可以刺激雙歧桿菌(Bifidobacteria)以及乳酸桿菌(Lactobacilli)。擬桿菌(Bacteroidetes)跟後壁菌(Firmicutes)也會被半乳寡糖刺激,但刺激的程度不如雙歧桿菌。有些半乳寡糖源自於乳果糖(lactulose),也就是乳糖的同分異構物,也被認為是益生元。其他還包括蔗糖延伸出來的半乳寡糖,稱為棉子糖家族低聚醣(raffinose family oligosaccharides, RFO),目前尚未了解RFO對腸道菌的影響。

含有半乳寡糖的天然食物:母乳。

抗性澱粉和葡萄糖衍生的低聚醣

上消化道無法消化的澱粉被稱為抗性澱粉,抗性澱粉可以透過產生大量的丁酸(butyrate)來促進健康,所以也被認為是益生元。後壁菌門與抗性澱粉較相關,有體外實驗發現,抗性澱粉也可以被瘤胃球菌(Ruminococcus bromii)以及青春雙歧桿菌(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)分解,其他還包括真桿菌(Eubacterium rectale)和多形擬桿菌(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),但量比較少。聚葡萄糖(Polydextrose)是一種葡萄糖衍生的低聚醣,有些證據顯示它可以刺激雙歧桿菌,但仍需更多研究確認。

含有抗性澱粉的食物:含有整粒穀類或粗磨穀類的多穀麵包、使用杜蘭小麥擠壓製成的義大利麵、生馬鈴薯澱粉、綠香蕉澱粉、銀杏澱粉、高直鏈玉米澱粉。

聚葡萄糖:人工合成為主。

其他低聚醣

有些低聚醣是源自於果膠(pectin),稱為果膠低聚糖(POS),它們是由半乳醣醛(homogalacturonan)或鼠李糖 (rhamnogalacturonan I)延伸。

含有果膠的食物:橘子皮、南瓜、韭菜葉、菊苣根、菊苣葉、高麗菜、洋蔥皮、巴西里、豆莢、酸白菜、橄欖果渣、蘋果、番茄皮、葡萄渣、西洋梨等。

🌱非碳水化合物低聚糖(Non-Carbohydrate Oligosaccharides):雖然碳水化合物比較符合益生元的定義,但有些不屬於碳水化合物的分子也被建議可以歸類為益生元,例如可可黃烷醇(cocoa-derived flavanols)。體內及體外實驗證實黃烷醇可以刺激乳酸菌。

營養麵包小結

這幾年來興起了補充益生菌的風潮,但是光是補充益生菌,沒有提供他們良好的食物,就會讓他們比較難定殖在腸道內。平時多攝取蔬菜水果,未精製的全榖雜糧,就可以提供腸道內益生菌好的生長環境喔!

 

References:

  1. Bindels LB, Delzenne NM, Cani PD, Walter J. Towards a more comprehensive concept for prebiotics.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. 2015 May;12(5):303-10.
  2. Davani-Davari D, Negahdaripour M, Karimzadeh I, Seifan M, Mohkam M, Masoumi SJ, Berenjian A, Ghasemi Y. Prebiotics: Definition, Types, Sources, Mechanisms,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. Foods. 2019; 8(3):92.
  3. Kalyani Nair, Suman Kharb & D. K. Thompkinson (2010) Inulin Dietary Fiber with Functional and Health Attributes—A Review, Food Reviews International, 26:2, 189-203.
  4. Muhammad Abdul Rahim, Farhan Saeed, Waseem Khalid, Muzzamal Hussain & Faqir M. Anjum (2021) Functional and nutraceutical properties of fructo-oligosaccharides derivatives: a review,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Properties, 24:1, 1588-1602
  5. Birt, D. F., Boylston, T., Hendrich, S., Jane, J. L., Hollis, J., Li, L., … Whitley, E. M. (2013). Resistant starch: promise for improving human health. Advances in nutrition (Bethesda, Md.), 4(6), 587–601.
  6. Müller-Maatsch, J., Bencivenni, M., Caligiani, A., Tedeschi, T., Bruggeman, G., Bosch, M., … Sforza, S. (2016). Pectin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from different food waste streams. Food Chemistry, 201, 37–45.

你也許會喜歡

無留言

發表留言